庚子正月彗见于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唐律(其一)
宋 · 岳珂
天象占仁爱,宸心极战兢。
图从甘石辨,言并禹汤兴。
有志酬消露,无词赞履冰。
至明昭万里,先愿烛西陵。
图从甘石辨,言并禹汤兴。
有志酬消露,无词赞履冰。
至明昭万里,先愿烛西陵。
注释
天象:星象学。占:预测。
仁爱:仁慈与关爱。
宸心:帝王之心。
战兢:谨慎备战。
甘石:甘德、石申,古代星象学家。
辨:辨别。
禹汤:大禹和商汤,古代贤君。
兴:兴起,倡导。
酬:回报,实现。
消露:消除困难,比喻艰难。
履冰:踩在薄冰上,形容处境危险。
至明:极高的智慧或光明。
昭:显明,照亮。
万里:广阔的地域。
西陵:西方的陵墓,可能指特定的历史遗迹。
翻译
天象显示着仁爱的力量,皇帝的心中充满战斗的警惕。他借助甘石星象图来辨别方向,言语中充满了大禹和商汤那样的治国理念。
有坚定的志向去消除困难,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赞美那些坚韧如履薄冰的人。
他的智慧如同明亮的星辰照亮万里,最初的愿望就是为西方的陵寝带来光明。
鉴赏
这首诗以天象为引,表达了对仁政和战争的深刻思考。"天象占仁爱"暗示了诗人认为天意倾向于仁德,而"宸心极战兢"则揭示了皇帝对战事的谨慎与忧虑。诗人通过"图从甘石辨,言并禹汤兴",将天文知识与古代贤君的智慧相联系,强调了明智决策的重要性。
"有志酬消露,无词赞履冰",诗人以"消露"和"履冰"这两个比喻,赞美了有决心的人如同消解露水般清除困难,又如履薄冰般行事谨慎。最后两句"至明昭万里,先愿烛西陵",表达了诗人希望皇帝的智慧能照亮远方,实现他的政治愿景,照亮国家的未来,特别是关注西部边疆地区。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岳珂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