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华旧寺访凌空上人不遇因赠御空上人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一座久未踏足的古寺,名为《过东华旧寺访凌空上人不遇因赠御空上人》。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古寺变迁的感慨。
首句“溪边寻古院”,诗人沿着溪流寻找着古老的寺院,展现了他对历史遗迹的追寻与敬仰。接着,“迢迢向草莱”描绘了道路漫长,穿过荒草丛生之地,隐喻着探索未知的艰辛与挑战。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雨丝轻柔地洒在广阔的田野上,清晨的禅院之门缓缓开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诗人遇到了一位不认识的山僧,询问来访者的目的。这一细节体现了古寺的幽静与人烟稀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寺历史的浓厚兴趣。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十年后再次来到这里,发现殿堂已经布满尘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古寺的衰败。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诗人看到古寺经过修缮,不再是原来的模样,表达了对变化的接受与理解。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在寻找曾经的水池时,僧人指向了一片沙砾,暗示了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诗人想象着墙壁上的题字已被岁月侵蚀,莓苔覆盖,表达了对历史痕迹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高大的基础部分被夷平,低洼的沟壑堆积起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时间的力量。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迁,领悟到世界的无常与变化,意识到一切都在不断流动与更替之中。
最后,“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诗人询问主院僧人,得知对方曾前往天台山,进一步丰富了故事背景,增添了神秘色彩。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随着门徒的分散,来访者显得形单影只,突出了古寺的孤独与寂寞。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僧人以香饭和蒲笋款待客人,破例提供美酒,展现了僧人的热情与好客。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诗人内心充满感慨,但仍然开怀畅饮,表达了面对人生无常与变迁时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寺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