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丈量移南司空屡疏乞归不允忽报大捷喜而集杜
明 · 唐伯元
闻道河阳近乘胜,初闻涕泪满衣裳。
苍花不晓神灵意,扶颠始知筹策良。
殊锡曾为大司马,老儒不用尚书郎。
朝廷衮职谁争补,正想氤氲满眼香。
苍花不晓神灵意,扶颠始知筹策良。
殊锡曾为大司马,老儒不用尚书郎。
朝廷衮职谁争补,正想氤氲满眼香。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捷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朝廷官员职责的感慨。首句“闻道河阳近乘胜”,描绘了河阳地区传来胜利的消息,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接着,“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喜悦背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胜利的欢欣,也有对战争残酷的感慨,泪水交织着喜悦与悲悯。
“苍花不晓神灵意,扶颠始知筹策良”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胜利背后深谋远虑的策略和智慧的赞美。苍花可能象征着无知或未被理解的事物,而“扶颠”则暗示在困难或危机中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或策略。这两句强调了正确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积极结果。
“殊锡曾为大司马,老儒不用尚书郎”两句,通过对比大司马和尚书郎这两个官职的地位和待遇,反映了对权力与地位的不同看法。大司马作为高官,曾享有殊锡之礼,但诗人认为,对于老儒来说,是否担任尚书郎并不重要,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价值的重视,而非仅仅追求官位和物质享受。
最后,“朝廷衮职谁争补,正想氤氲满眼香”两句,表达了对朝廷职位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人似乎在思考,谁会愿意填补这些重要的职位,并且表达了对理想中的和谐、美好的愿景,以“氤氲满眼香”来形容,寓意着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对智慧与策略的赞美、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