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择之梧竹二首并呈季通(其一)
宋 · 朱熹
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泠。
客去空尘榻,诗来拓采棂。
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泠。
客去空尘榻,诗来拓采棂。
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深处的幽静与雅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诗人以“檀栾”形容竹子的姿态,既生动又富有诗意,仿佛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泠”,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夏日的炎热与冬夜的寒冷形成鲜明对照,通过“惨淡”和“清泠”的描绘,不仅突出了季节的变换,也营造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意境。暑风的“惨淡”与寒月的“清泠”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深邃而清冷的气息。
“客去空尘榻,诗来拓采棂”,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体验。客人离去后,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床榻,但诗人的灵感却如同清风一般,不期而至,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诗来”不仅指诗歌的创作,更象征着心灵的触动与精神的觉醒,使得午梦得以清醒,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最后,“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此君”指的是竹子,诗人以竹子自比,通过与竹子的“一笑”相呼应,表达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的心灵共鸣与自我超越。这一笑,不仅唤醒了午梦,更是唤醒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深处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的精神洗礼与心灵觉醒,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