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军
宋 · 文天祥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楚州城门:古代城市的主要出入口。白杨:高大挺拔的树,象征哀悼和忠诚。
累累死人冢:形容众多的坟墓。
锋镝: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匹妇冤:单身女子的冤屈。
万夫雄:能够领导万人的英雄。
中原:古代中国中部地区,文化中心。
登城望:爬上城墙远望。
翻译
在楚州城门外,白杨树被悲凉的风吹拂。无数的坟墓排列着,里面的人都是战死沙场。
难道没有妇女的冤屈?但肯定没有能扭转乾坤的英雄。
中原大地就在北方,登上城楼眺望,视野无尽延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荒凉与悲凉景象。"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一句,以白杨的秋风来烘托出一种凄清而又悲凉的情感,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
"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两句,则直接指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这里的“累累”形容尸骨堆积如山,强调了战乱带来的巨大牺牲。"死向锋镝中"则明示这些生命是被剑戟所终结,这些词汇都极富有力量地表达了战争的悲惨。
接下来的"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战争导致的家庭破碎和英雄辈出的悲剧。"岂"字用在这里是古代常用的疑辞,表示否定的情感,而“匹妇”指的是丧偶的妇女,“冤”则有怨恨之意;"万夫雄"则指的是那些英勇的战士们。
最后两句"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诗人站在楚州的城墙上,向北眺望着广阔的中原平原。这里的“何穷”一词,无疑是对未来、对战争结局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死亡和破碎家庭的描写,以及对英雄命运的反思,展现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重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