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杜少陵诸将五首,和李君可亭靖国(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三韩自昔坏长城,海国空劳汉使旌。
窦宪折回鸡鹿塞,班超况厌尉犁兵。
翠华西幸荒边备,黄海东流溷太清。
直使材官伤老大,有人中夜愧生平。
窦宪折回鸡鹿塞,班超况厌尉犁兵。
翠华西幸荒边备,黄海东流溷太清。
直使材官伤老大,有人中夜愧生平。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家达对杜甫《诸将五首》的和作之一,名为“拟杜少陵诸将五首,和李君可亭靖国(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首联“三韩自昔坏长城,海国空劳汉使旌”以“三韩”暗指朝鲜半岛,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防御体系的怀念,同时也讽刺了后世在面对海防时的无能和徒劳。这里的“汉使旌”象征着古代国家的威严与远征的决心。
颔联“窦宪折回鸡鹿塞,班超况厌尉犁兵”引用了窦宪和班超的历史典故。窦宪曾大败北匈奴,但最终因功高震主而被贬;班超则远赴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讽刺,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无奈。
颈联“翠华西幸荒边备,黄海东流溷太清”描绘了帝王西巡时荒废的边防,以及黄海之水混浊不清,暗喻国家边疆的衰败和治理的混乱。
尾联“直使材官伤老大,有人中夜愧生平”表达了对那些年老力衰的将领们的同情,以及对自身或他人一生未能建功立业的遗憾和愧疚。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英雄命运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