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子瞻失干子二首(其二)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勉子瞻失干子二首(其二)》。诗中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开篇以“破甑”比喻人生的挫折或失败,说明人面对困境时往往不再眷恋过去,因为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已不再值得珍惜。接着,“彼无爱甑心”则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冷漠态度,强调了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这里将“璧”比作珍贵的物品,而“赤子”则是指幼小的孩子,通过“弃璧”与“负赤子”的对比,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深厚情感,即使在面临艰难抉择时,对子女的爱也不会改变。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诗人在此反思了自己对事物的态度,认识到世间万物并非完全属于自己,却仍会感到无力或无法控制某些事情的发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我能力有限的承认。
“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描述了人在世间经历的种种,无论是喜怒交加的内心波动,还是宠辱临头的外界压力,都让人感到身心俱疲,仿佛长期受到各种事物的侵扰。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复杂性,无论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感受,无论是荣耀还是羞辱,都会对人产生影响,使人难以摆脱这些情绪和事件的影响。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指出在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时,没有哪一种事物能够完全战胜所有困难,唯有生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命运。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最后一句以“大火烧”比喻人生的考验,强调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真正识别出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即“真黄金”。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精神品质的考验。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价值以及情感的深刻洞察,同时也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