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答朱记室诗
南北朝 · 何逊
游扬日色浅,骚屑风音劲。
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
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
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
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
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
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
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
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开篇“游扬日色浅”、“骚屑风音劲”两句,勾勒出一个阳光柔和、微风轻拂的秋日场景,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纯洁与宁静。这里的“寒潭”暗示了一种深远而又清澈的水体,“风色”一词则生动地描绘出秋风吹过时的一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到了“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两句,诗人的心境却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寸阴”指的是短暂的阳光,而“坐销铄”则表明这种美好转瞬即逝;“千里长辽迥”则展现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感,与前述的宁静景象形成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紧接着,“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春花秋果(桃李)与常青树木(松柏)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强弱不同景象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永恒不变之物的向往。
最后,“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深层情怀。这里的“故心”指的是过去的旧爱或旧地,而“不存此”则表明那些记忆已随时间消逝;“高文徒可咏”则意味着诗人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怀念,不能将之永恒。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描写秋景、抒发个人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