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侯明府登湿云亭
明 · 邵宝
两载忧民太瘦生,偶乘秋兴试山晴。
路过野寺云初湿,人在危厓鹤共清。
有石尽堪他日颂,此泉真与我心盟。
大夫能事登高赋,莫讶天风起旆旌。
路过野寺云初湿,人在危厓鹤共清。
有石尽堪他日颂,此泉真与我心盟。
大夫能事登高赋,莫讶天风起旆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邵宝在秋日里探访湿云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首联“两载忧民太瘦生,偶乘秋兴试山晴”,开篇即点出诗人长期为民忧虑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偶遇秋日之兴,便前往山中探幽,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也流露出其渴望暂时摆脱世俗纷扰、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颔联“路过野寺云初湿,人在危厓鹤共清”,描绘了诗人途经荒野寺庙时,天空初降细雨,云雾缭绕的景象。此时,诗人置身于陡峭的山崖之上,与远处的白鹤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这一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颈联“有石尽堪他日颂,此泉真与我心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面对山间奇石,诗人不禁想象未来有人会为它们吟诵赞歌;而那清澈的泉水,则仿佛与诗人的心灵达成了某种默契,象征着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鸣。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尾联“大夫能事登高赋,莫讶天风起旆旌”,以古代大夫登高赋诗的典故,表达了对邵宝才华的赞赏,并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反映自然与人文之美、表达深邃情感的作品。同时,借“天风起旆旌”这一形象,寓意邵宝的作品如同旗帜般引领着时代的风潮,激励着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邵宝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