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言怀
唐 · 鲍溶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
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
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
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
临觞剪众忧,静寄丝桐歌。
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
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
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
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
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
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
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
临觞剪众忧,静寄丝桐歌。
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
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
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
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
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殷殷:深深。戚戚:忧虑重重。
二时:白天黑夜。
讵:岂, 究竟。
文翰苑:文官学府。
千虑:深思熟虑。
翔阳:美好的时光。
丝桐歌:音乐。
十指:手指。
不相和:无法协调。
暮天:傍晚。
鹿衣:鹿皮衣。
女萝:藤蔓。
亲爱:亲人之爱。
浮名:虚名。
山河:地理上的障碍。
翻译
深深的忧虑源于深情厚意,劳苦的人们心中充满忧虑。白天黑夜同样漫长,百年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在阳光照耀下的文官学府,我亲身经历,见证了人事变迁。
深思熟虑仍怕有所遗漏,美好的时光已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举杯消愁,借音乐寄托宁静的心情。
思念之情如指尖缠绕,五音却无法和谐共鸣。
傍晚鸟儿归巢,明日树叶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远离尘世,像岩谷隐士,身披鹿皮衣,与藤蔓为伴。
人生不应只追求浮名,它如同波涛汹涌的江河。
是谁让我们不能拥有这一切,亲人的爱被山河阻隔。
鉴赏
这首诗名为《长安言怀》,出自唐代诗人鲍溶之手。全诗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昼夜交替、时光流逝的描绘,表达了时间飞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舍。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 这四句开篇便设定了全诗的情绪基调,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 这几句则写出了诗人在长安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临觞剪众忧,静寄丝桐歌。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 这里通过音乐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虽然试图通过琴瑟发声来抒写心中的忧愁,但最终发现音符之间的不和谐,反映出内心的不安与矛盾。
"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 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他对远方山谷中生活的人们的想象,通过这些景物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
"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最后几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因为现实中的距离而无法实现团聚的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长安生活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家乡、亲情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