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元明同边郎中游西湖二君讲同年之好有此游
宋 · 周紫芝
十里春波翠染衣,小寻鱼鸟共追随。
船头风急何妨醉,湖上山多尽入诗。
藜杖偶来飞絮里,芦鞭犹忆看花时。
两公人物如连璧,同上金銮亦未迟。
船头风急何妨醉,湖上山多尽入诗。
藜杖偶来飞絮里,芦鞭犹忆看花时。
两公人物如连璧,同上金銮亦未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湖泛舟游玩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感的交融。首句“十里春波翠染衣”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湖面上碧绿的波光与诗人衣裳的映衬,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接着,“小寻鱼鸟共追随”一句,通过“小寻”二字,既表现了诗人轻盈自在的行踪,又暗示了与鱼鸟和谐共处的自然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船头风急何妨醉”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急与诗人的酒醉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豪情与放纵,也暗含了诗人借酒消愁、寄情山水的深层情感。而“湖上山多尽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对诗人创作灵感的激发,将眼前的景色化为诗篇,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捕捉与表达能力。
“藜杖偶来飞絮里,芦鞭犹忆看花时”两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如藜杖与飞絮、芦鞭与看花,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最后,“两公人物如连璧,同上金銮亦未迟”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赞美了两位友人的才华与友谊,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共同成就的期许与祝福,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同僚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春日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