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洞庭入五田
宋 · 黄大受
一汀红糁蓼花天,滴滴清寒晓露圆。
回首洞庭山半点,伤心桂岭路三千。
诗魂夜寄青林月,渔唱声回绿树烟。
却笑陶朱不如我,我无西子与同船。
回首洞庭山半点,伤心桂岭路三千。
诗魂夜寄青林月,渔唱声回绿树烟。
却笑陶朱不如我,我无西子与同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汀:水边平地。红糁:红色的蓼花。
蓼花:一种水生植物。
清寒:清凉寒冷。
晓露:早晨的露水。
圆:圆形。
洞庭山:指洞庭湖周围的山。
半点:隐约可见。
伤心:心生哀伤。
桂岭:传说中的桂树岭,象征远方。
路三千:形容路途遥远。
诗魂:诗人的精神或情感。
青林:青翠的树林。
渔唱:渔夫的歌声。
绿树烟:绿色树丛中的雾气。
陶朱:指范蠡,曾与西施泛舟五湖。
不如我:比不上我。
西子:西施,古代美女。
同船:一同乘船。
翻译
满地蓼花映红光,清晨露珠晶莹圆润。回望洞庭湖,山影若隐若现,心中伤感,离桂岭路途遥远。
夜晚的诗魂寄托在青翠树林和明月之中,渔歌在绿色树丛和烟雾中回荡。
我笑陶朱公不及我,我没有西施陪伴,独乘一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洞庭湖出发,踏上前往五田之路的情景。首句"一汀红糁蓼花天"以红蓼花盛开的汀洲为背景,渲染出秋日清晨的冷清氛围,"滴滴清寒晓露圆"则通过露珠的形态,进一步强化了早上的清凉和寂静。接下来的"回首洞庭山半点"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依恋和离别的感伤,"伤心桂岭路三千"则借桂岭之远,寓言旅途的艰辛。
"诗魂夜寄青林月"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夜晚的青林和明月,显示出孤独而诗意的心境。"渔唱声回绿树烟"则通过渔歌和绿色树丛中的薄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意境。最后两句"却笑陶朱不如我,我无西子与同船",诗人以范蠡自比,表达出虽然旅途寂寞,但自己无需像陶朱公那样富有,也不必像西施那样美女相伴,更显其超脱与淡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人诗风中的淡泊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