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赏析

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

清 · 洪繻
环湖皆好山,最是灵隐秀。
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
绕寺山水幽,巀嵲山门右。
山泉落琤琮,树根蟠透漏。
闻道云雨兴,常有雷霆斗。
涧声摇天风,瀑流出石溜。
洞中一线天,天半百层岫。
咫尺分乾坤,曲折现昏昼。
行到冷泉亭,遍看云峰皱。
入寺挹慧光,金身十丈彀。
五百护尊者,重重如列宿。
禅房云气多,经楼山岚凑。
爰登寺后山,高峰凌霄宙。
古树若飞龙,众石皆卧兽。
徘徊四山低,南峰可俯就。
复到观海亭,江海入袍袖。
此行遍江南,湖山尽停留。
此境良未逢,高奇兼秀透。
山连上天竺,岭真古灵鹫。
澹荡寺门前,湖光浮绮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杭州灵隐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隐山的自然美景和寺庙的庄严氛围。诗中不仅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如“环湖皆好山”、“山泉落琤琮”,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元素,如“入寺挹慧光”、“五百护尊者”,体现了诗人对宗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的结构清晰,从山景的描绘到寺庙的探访,再到登高远眺,最后至江海之滨,展现了诗人游历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切感受。特别是对灵隐山独特地貌的描述,如“后矗北高峰”、“洞中一线天”,以及对寺庙建筑的赞叹,如“金身十丈彀”,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高度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一曲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颂歌,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