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胜寺后竹千馀竿独一根秀出呼为竹尊者
宋 · 释德洪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
爱君脩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不见同行木上座,空馀听法石为徒。
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饱无。
爱君脩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不见同行木上座,空馀听法石为徒。
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饱无。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崇胜寺后一株独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竹子精神的赞美。诗中以“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开篇,生动地刻画了竹子坚韧不屈、清雅脱俗的形象,寓意着竹子高尚的品格和长久的生命力。
接着,“爱君脩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株竹子的特别喜爱,并将其比作尊贵的尊者,而将通常被视为君子象征的寒松比喻为大夫,以此突出竹子的独特地位和非凡气质。
“不见同行木上座,空馀听法石为徒”,进一步强调了这株竹子与众不同的存在感,它仿佛是森林中的智者,吸引着石头这样的“听众”来聆听其智慧的声音,而其他树木则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最后,“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饱无”,诗人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秋天里享受自然之美,仿佛在斋钵中品尝秋色,在月光下披云而行,似乎得到了满足与快乐。这种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对高尚人格和生活态度的颂扬,展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