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正斋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龚黄吁已远,循吏舍公谁。
卧辙留行色,归装减到时。
朝争驰荐剡,郡议立生祠。
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士知。
卧辙留行色,归装减到时。
朝争驰荐剡,郡议立生祠。
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士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龚黄:古代的两位贤臣,以清廉著称。循吏:奉公守法、廉洁公正的官吏。
舍公谁:指没有像龚黄那样公正无私的人。
卧辙:停车不前,形容停留。
行色:出行的神色,这里指心情。
归装:回家的行李。
荐剡:推荐去剡地任职,剡地古县名。
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表示崇敬。
燕台:代指京城,这里指当时的朝廷。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此处指被赞誉者。
翻译
龚黄的美德已经远离,廉洁奉公的官员何处寻觅。车轮停在路边,他留下行旅的神色,回家的行囊也变得轻了许多。
早朝时人们争相推荐他去剡地任职,郡里的官员提议为他建立生祠以示敬仰。
在这寂静的燕台,我作为异乡之客,难以报答他对国家栋梁的知遇之恩。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送李正斋》,表达了对友人李正斋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品行的赞扬。首句“龚黄吁已远”,以古代清官龚遂和黄霸的典故,暗示李正斋的循吏美德超越了这些典范,已经远离尘世。接着,“循吏舍公谁”进一步强调李的公正无私,无人能及。
“卧辙留行色”描绘了李正斋即将离开的情景,他虽然身在车辙之中,但仍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不愿因离去而改变原有的风度。“归装减到时”则写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坚守,行李减少,反映了其清廉的品格。
“朝争驰荐剡”描述了朝廷官员争相推荐他的才能,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众人对他的认可。“郡议立生祠”则是地方百姓对他的敬仰,甚至提议为他设立生祠,以示永久纪念。
最后两句“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士知”感慨万分,诗人作为“燕台客”,表达出对李正斋这样才德兼备的国士的深深敬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难以回报这份知己之知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李正斋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流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