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宋 · 杨万里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此君:指诗人所见的对象,可能是人或某种景象。荒村:形容环境荒凉的村庄。
与可:北宋画家文同的字,此处借代有艺术气质的人。
子猷:晋代书法家王徽之的字,以其风雅闻名,此处象征高雅的艺术气息。
无那:无法排解,难以忍受。
渠:他,指代前文提到的‘此君’。
酹:洒酒祭奠或敬酒。
翻译
初次见到你的面容,这荒僻之地并非寻常村庄。夕阳下你的身影,仿佛是与可的画笔,又如子猷的灵魂在栖息。
游子的思绪难以排解,诗人的忧愁得以倾诉。
你能否饮酒呢?让我们举杯,向霜白的根部敬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中,“此君”指的是诗中的竹林,以人格化的方式称呼它,强调其独特之处,使得原本平凡的荒村变得不再普通。"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一句,则描写了夕阳下的竹影和栖息其中的鸟儿,展现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诗人通过“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表达了自己作为游子的思念之情,以及与自然景物共同感受的情怀。最后两句"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则是诗人对竹林中溪水的提问,并通过倾酒于溪流的动作,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借助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