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洛入少林寺
明 · 孙继皋
行行渡洛水,冉冉入云林。
东指三花树,西来一苇心。
鹤归缑岭寂,龙卧镜潭深。
此处千峰乱,高僧偈可寻。
东指三花树,西来一苇心。
鹤归缑岭寂,龙卧镜潭深。
此处千峰乱,高僧偈可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洛水边进入云林深处,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首句“行行渡洛水,冉冉入云林”以平缓的节奏开始,仿佛引领读者跟随诗人一同穿越洛水,步入一片云雾缭绕的森林之中。接着,“东指三花树,西来一苇心”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在追寻某种精神上的指引。
“鹤归缑岭寂,龙卧镜潭深”则通过对比手法,将鹤的离去与龙的静卧描绘得生动形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氛围。鹤的离去象征着某种生命的消逝或精神的解脱,而龙的静卧则可能代表了力量的潜藏或智慧的深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含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
最后,“此处千峰乱,高僧偈可寻”表达了诗人身处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高僧智慧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追求。这里的“千峰乱”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述,也是对内心纷扰的隐喻,而“高僧偈可寻”则表明了诗人寻求心灵平静与智慧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