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临川道中寄汪守赏析

临川道中寄汪守

宋 · 李处权
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
山浓不减嵩高翠,溪涨浑如洛浦声。
忽见槐花思举子,欲求萤火遗书生。
使君元是丈人行,回首铃斋空复情。

拼音版原文

jiànyuǎnmǐnzhōnggèngpíngfēngshūshuǎngyánqīng

shānnóngjiǎnsōnggāocuìzhǎnghúnluòshēng

jiànhuáihuāqiúyínghuǒshūshēng

使shǐjūnyuánshìzhàngrénxínghuíshǒulíngzhāikōngqíng

注释

渐远:距离拉大。
闽中:福建省中部地区。
地更平:地形更加平坦。
土风:地方风俗。
疏爽:清新爽朗。
语言轻:言语轻快。
嵩高:指嵩山,位于河南省。
翠:翠绿。
溪涨:溪水上涨。
浑如:犹如。
洛浦:洛水之滨。
槐花:春天开花的一种树木,象征学子。
思举子:怀念赶考的人。
萤火:古代用来照明的萤火虫。
遗书生:留给读书人。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丈人行:尊贵的长者行列。
铃斋:古代官员的住所,有铃声提示公务。
空复情:只剩下空荡的情感。

翻译

离闽中越来越远,地面更加平坦开阔,当地的风俗淳朴,言语轻快。
山色浓郁不亚于嵩山的翠绿,溪水上涨,声音如同洛水般潺潺。
忽然看到槐花,想起赶考的学子,想寻找萤火虫为读书人照明。
这里的长官原本也是德高望重之人,但回首铃斋,只剩空荡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开篇“渐远闽中地更平”,诗人通过对山川地理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离闽地愈发远去的地理变化,给人以开阔之感。“土风疏爽语言轻”,则是对当地民俗和语言习惯的一种赞美,表达了一种轻松自然的情怀。

接着,“山浓不减嵩高翠”一句,通过对比著名的嵩山,强调了眼前山色的浓郁而不减,这里的“嵩”字点明了山色之美,并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溪涨浑如洛浦声”,则是借助洛河之声来形容溪水的流淌,既映衬出水声之美,也让读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名川洛河。

“忽见槐花思举子”一句,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槐花,不禁想起古代贤才举子之事,这里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欲求萤火遗书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希望能像萤火一样,即使微小也能发光传承文化。

最后,“使君元是丈人行”一句,通过称呼“使君”来表明对方的地位或身份,同时点出使君过去的作为,是一种敬仰之情。结尾的“回首铃斋空复情”,则是在提到铃斋(可能指某个地点或者事件)时所产生的情感交织,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文化知识的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集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