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七)赏析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七)

宋 · 吴芾
入仕已四纪,把麾还六州。
曾未见县令,有若渊明俦。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风流。
醉卧衡门下,曾无寒饿忧。
独抱千金璧,未许人轻酬。
声名传不朽,千古仰前修。

注释

仕:做官。
纪:十年为一纪。
麾:指挥权。
县令:县级地方官员。
渊明:陶渊明(东晋隐士)。
俦:同类,同伴。
屈:委屈。
引去:离职。
高致:高尚的情操。
衡门:简陋的门。
寒饿:饥饿寒冷。
千金璧:极珍贵的品质。
轻酬:轻易换取。
声名:名声。
不朽:永垂不朽。
前修:前辈的德行。

翻译

我已经做了四十多年官,管理过六个州的事务。
从未见过像陶渊明那样的县令,如此超凡脱俗。
稍微受到一点委屈就离开,高尚的情操更显风雅。
在简陋的门下畅饮沉醉,从不担忧饥饿寒冷。
独自拥有珍贵的品质,绝不轻易被人轻易换取。
名声流传永垂不朽,后世永远敬仰那些前辈的德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上的经历与感慨。"入仕已四纪,把麾还六州"表明诗人已度过四个时期(可能是指四季或四年),而现在手持官印准备返回六州。此处展现了诗人的仕途生涯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曾未见县令,有若渊明俦"表达了对理想中清廉贤能地方官员的向往,渊明俦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良吏,如包拯、姜伯堪等,他们不仅能力出众,更是品行端正。诗人虽未亲见,但心向往之。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风流"则描述了在仕途中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够保持高洁的志趣,不为世俗所动摇,这种超然物外的品格更显得风流倜傥。

"醉卧衡门下,曾无寒饿忧"则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写照。即使在官场中,也能不为寒冷和饥饿所困扰,偶尔沉浸于酒精的温暖之中,这也许是诗人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逃避。

"独抱千金璧,未许人轻酬"此句表明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心中仍坚守着自己的操守和信念,不为外界所诱惑,也不轻易做出承诺或交易。

最后的"声名传不朽,千古仰前修"则是对个人声誉的一种展望,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不朽的声名,让后世铭记。这里的“前修”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圣贤之人,他们的德行和成就被后世所追崇。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仕途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操守与品格的坚持。这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某些现实,展现了一种超越功名利禄、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