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叔祖母朱氏孺人挽词
宋 · 杨万里
忆哭清湘掾,诸孤未裹头。
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
眼底生刍奠,身前汎柏舟。
无龄还有德,此母不应愁。
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
眼底生刍奠,身前汎柏舟。
无龄还有德,此母不应愁。
注释
忆哭:回忆悲伤。清湘掾:在清湘任职的官员。
诸孤:众多孤儿。
未裹头:还未束发。
盛年:壮年时期。
素节:纯洁的节操。
凛气:凛然之气。
清秋:秋季的清凉。
眼底:眼前。
生刍奠:用青草做的简易祭品。
身前:眼前。
汎柏舟:用柏木制作的小舟漂浮。
无龄:早逝。
有德:有美德。
此母:这位母亲。
不应愁:不应再有忧虑。
翻译
回忆起在清湘任职时的悲伤,孩子们还未能束发为童。正值壮年,他保持着纯洁的节操,凛然之气如同清秋凉意。
眼前只有青草祭品,身前唯有柏木小舟随波漂流。
他虽早逝,但美德犹存,这样的母亲不应再有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为其四十九叔祖母朱氏所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悼念先人的诗歌,通常在古代亲友去世后作为哀悼之情的表达。
"忆哭清湘掾,诸孤未裹头。"
这两句描述了对已故祖母的怀念之情。"清湘"往往指的是长沙一带的水乡,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故乡或与叔祖母相关的地方。"忆哭"表达了诗人对于叔祖母去世的哀痛,而"诸孤未裹头"则意味着亲人们尚未从悲伤中恢复,头发还未梳理整齐,形象地描绘出一家人在丧失爱者的悲哀状态。
"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叔祖母生前的品德和对其生命力的赞扬。"盛年"指的是人生的鼎盛时期,而"素节"则形容其为人纯洁、品行高尚。"凛气"指的是秋天的凉意,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来比喻叔祖母的生命力虽已逝去,但她的清廉正直之气犹如深秋的凉风,令人怀念。
"眼底生刍奠,身前汎柏舟。"
这里则是描绘诗人哀悼时的情景。"眼底生刍奠"形容泪水涌出,心中充满哀痛。而"身前汎柏舟"则可能是在说诗人面前的灵堂上放着叔祖母的灵位,或是用柏树比喻长存不朽的精神。
"无龄还有德,此母不应愁。"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叔祖母德行的缅怀和安慰之情。尽管叔祖母已逝,但她的美好品德仍留在世人心中,故而即使她已经离去,也不应过度悲伤。
总体来说,这首挽词通过诗人的哀悼与追忆,将对已故亲人的尊崇之情和对其德行的缅怀之意融入自然景象与个人的哀痛之中,既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也颂扬了叔祖母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