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奉酬(其二)赏析

奉酬(其二)

宋 · 邓忠臣
试场未动文书静,官舍相联步履过。
千丈苍波争倚薄,十围便腹有森罗。
登临已结骚人恨,填委终翻劳者歌。
后夜中秋佳月色,惟予不饮奈明何。

注释

试场:考试场所。
文书:书籍和文件。
官舍:官员住所。
步履:脚步声。
倚薄:映照、反射。
十围:形容树木粗大。
森罗:众多、丰富。
骚人:诗人。
恨:愁绪。
劳者:勤劳的人。
中秋佳月:明亮的中秋月色。

翻译

考场寂静无动静,官员宿舍间步声交错。
千尺碧波竞相映照,粗壮树干藏满万物。
登高远望诗人满怀愁绪,堆积的事务终成劳者悲歌。
后夜中秋明亮月色,只有我不饮酒又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在科举考试前后的心境和情感体验。"试场未动文书静,官舍相联步履过",表明考试尚未开始,考生们手持文书,在官舍之间来回踱步,显得既紧张又庄重。

"千丈苍波争倚薄,十围便腹有森罗",这里的“千丈苍波”形象地描述了密布的竹林,而“十围便腹”则是指那些成堆的书籍。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对知识海洋的敬畏之情以及为考试做准备时的勤奋。

"登临已结骚人恨,填委终翻劳者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古代文人那种“骚人”(指屈原等人的不遇)之恨的共鸣,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长期劳碌于书案的辛酸与无奈。

"后夜中秋佳月色,惟予不饮奈明何",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美丽的中秋之夜中的独自沉思。尽管月色宜人,但诗人却选择了不饮酒,这可能是出于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严肃态度,或是因为心中有着更深的忧虑和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科举的复杂心理,以及对于学问与个人的渴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