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
野人不识春官历,坐阅荣枯纪岁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和秋天景色的变化,以红杏和碧梧为载体,展现了季节更替的鲜明对比。"春意方酣红杏蕊"一句,通过"春意方酣"四字,生动地表现出早春时节花朵含苞待放,生机盎然的景象;"秋声又战碧梧枝"则以"秋声"和"战"字,形象地描绘出秋风吹过梧桐,落叶纷飞的萧瑟之感。
诗人自称"野人",表达了他超脱世俗的身份,"不识春官历"暗示他对官场事务的淡漠,更愿意自然地感受和记录大自然的荣枯变迁。"坐阅荣枯纪岁时"一句,诗人静静地坐着,观察着四季更迭,以此来度量时间的流逝,体现出他对生活节奏的深深体悟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如流的感慨,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词语解释
碧梧的意思:(1).绿色的梧桐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 许思湄 《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不识的意思:(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春意的意思:[释义](1) (名)春天的气象。 (2) (名)春心。 [构成]偏正式:春(意 [例句]春意盎然。(作主语)...
春官的意思:(1).古官名。 颛顼氏 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 汉 服虔 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 唐 、 宋 、 明 、 清 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 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2). 唐 光宅 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唐 皎然 《兵后送姚太祝赴选》诗:...
官历的意思:(1).官府颁行的历法。《后汉书·律历志中》:“待詔 杨岑 见时月食多先历,即缩用筭上为日,(因)上言‘月当十五日食,官历不中。’”《隋书·天文志上》:“ 霍融 上言:‘官历率九日增减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历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2).指官府颁行的历书。 唐 罗隐 《岁除夜》诗:“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宋 陆游 《岁暮》诗:“案闲官历喜更端,鬢畔罗旛巧耐寒。”...
酣红的意思:因酒醉而脸上呈现的红色。 宋 范成大 《州宅堂前荷花》诗:“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粧。”...
秋声的意思: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荣枯的意思:(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岁时的意思:◎ 岁时 suìshí[seasons] 一年;四季;季节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优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野人的意思:◎ 野人 yěrén(1) [farmers in the field]∶田野之民,农人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2) [common people]∶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3) [savage]∶粗野的人(4) [tramp]∶流浪汉(5) [uncivilized men]∶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