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问十六首(其十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三阴与三阳,应天之六气。
五行加相火,于地分六位。
羲画箕子畴,恐亦出此意。
汉儒灾异学,可择但勿泥。
五行加相火,于地分六位。
羲画箕子畴,恐亦出此意。
汉儒灾异学,可择但勿泥。
鉴赏
此诗蕴含了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特别是对《易经》和《黄帝内经》的理解。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作者方回通过三阴三阳与六气的概念,展示了宇宙间阴阳交感、五行相生的自然法则。诗中“三阴与三阳,应天之六气”一句,直接点出了宇宙间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接下来的“五行加相火,于地分六位”,则是在描述五行(木、火、土、金、水)在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规律,其中以火为中心,可能是因为火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这里所谓“六位”或许指的是五行加上一个中央之位,以此来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
而“羲画箕子畴,恐亦出此意”,则是在提及古代圣人羲和之类对天文地理的研究,以及后来的儒家学者箕子(即孔子的弟子颜回)在这方面的发挥。这里的“畴”字,常用来指代田野或土地,这里可能是暗示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最后,“汉儒灾异学,可择但勿泥”,表达了作者对于后世汉代儒家以及其它学派在解读古籍时出现的种种扭曲和误解持批评态度。这里的“灾异”指的是异端邪说,而“勿泥”则是警告后人不要陷入这些错误的理解。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天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宇宙法则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