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皇甫道士
宋 · 赵汝燧
道人留淡话,竹院寂无声。
沽酒童来缓,题窗诗已成。
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
移席临檐月,焦桐膝上横。
沽酒童来缓,题窗诗已成。
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
移席临檐月,焦桐膝上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竹院:竹林环绕的小院。
寂无声:安静得没有声音。
沽酒:买酒。
童来缓:孩童步履缓慢。
题窗诗:在窗户上题写诗歌。
海珍:珍贵的海产。
纫紫菜:用针线缝制紫菜。
仙品:如同仙人的食物。
渍黄精:浸泡黄精。
移席:移动座位。
檐月:屋檐下的月亮。
焦桐:一种名贵的树,用来做琴。
膝上横:横放在膝盖上。
翻译
道士留下清淡的话语,竹林小院静悄悄。买酒的小童脚步慢悠悠,窗户上已题好诗篇。
珍贵的海鲜如紫菜般缝制,仙人般的食材泡着黄精。
移动座位靠近屋檐赏月,月光下焦桐琴横膝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拜访皇甫道士时的情景。首句"道人留淡话",表现了道士言语清淡,与世无争的风范。"竹院寂无声"则渲染出环境的宁静,竹林中的静谧让人心境平和。"沽酒童来缓"写出了童子慢慢送来美酒的悠闲,显示出主人与客人的关系亲密而随意。
"题窗诗已成"暗示诗人在此期间已经创作了一首诗,可能是即兴之作,也可能是对眼前景象的感悟。接下来的两句"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通过提及珍贵的海鲜和仙草,表达了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物的珍视。
最后两句"移席临檐月,焦桐膝上横"描绘了诗人与道士在月光下交谈的场景,焦桐(一种弦乐器)横置膝上,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也暗示着他们可能在音乐中交流心得,共享清谈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访道过程中的闲适与雅趣,体现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与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