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检讨归阆中并寄声李全太守(其二)
明 · 杨士奇
二十馀年住两京,蓬莱阁下预恩荣。
衣冠归里何多幸,老傍林泉阅治平。
衣冠归里何多幸,老傍林泉阅治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马检讨归阆中并寄声李全太守》(其二)中的片段。杨士奇,字介夫,号东里,江西泰和人,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宋濂、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在这段诗中,诗人以一种深情而感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京城居住二十多年后,与友人马检讨分别的情景。马检讨即将返回家乡阆中,同时向李全太守致意。诗人表达了对马检讨归乡的祝福与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京城生活的回忆与感慨。
“二十馀年住两京”,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与地点,两京指的是北京和南京,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诗人在此处回顾了自己在京城度过的漫长岁月,暗示了他丰富的经历与深厚的人脉。
“蓬莱阁下预恩荣”,蓬莱阁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京城中的显赫之地。诗人在这里提到自己曾有幸参与京城的荣耀与盛事,暗含着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
“衣冠归里何多幸”,“衣冠”在这里指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服饰,也象征着身份与地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马检讨能够衣锦还乡的羡慕与祝福,同时也透露出对自身未能常回家乡的遗憾。
“老傍林泉阅治平”,“林泉”指的是自然山水,这里象征着宁静与超脱。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晚年希望亲近自然、享受平静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治理平稳的感慨与欣慰。
整段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邃的历史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故乡、自然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情怀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