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唐 · 李端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閒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閒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追凉:寻找阴凉。宝刹:佛教寺庙。
畏日:避开烈日。
璇题:精致的题字。
鸳侣:情侣或伙伴。
虎溪:历史上的一个著名隐居地。
人迹外:人烟稀少的地方。
山晚:傍晚的山景。
鸟行西:鸟儿向西飞。
无心法:不执着于心法的修行。
莲花:象征纯洁和超脱。
淤泥:比喻世俗或困境。
翻译
我寻找清凉之地的寺庙,避开烈日仰望那精美的题字。我和伴侣躺在草地上,如同在虎溪边,享受宁静。
树林深处人迹罕至,傍晚时分鸟儿向西飞去。
若问修行的无心之法,就像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下,却依然洁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日寻找清凉之地,追寻心中的宝贵事物,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畏日望璇题"中,“畏日”意味着敬畏炎热的太阳,而“望璇题”则是指仰望天上的璀璇星宿,寻找心中的宝贵事物。
诗人通过"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两句,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卧草"表明诗人随遇而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鸳侣"指的是水鸟,是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伴侣的象征;"临池似虎溪"则是说诗人面对清澈的池水,感觉就像是站在雄伟的虎溪之旁。
接着,"树閒人迹外,山晚鸟行西"两句描绘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景象。"树閒"指的是树木参差不齐,形成了自然的屏障;"人迹外"表明诗人走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山晚鸟行西"则是说在傍晚时分,鸟儿们飞向西方,这里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定之道的理解。"若问无心法"是说如果有人询问达到心灵清净状态的方法;"莲花隔淤泥"则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其污染,象征着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