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田居四首(其三)赏析

田居四首(其三)

宋 · 秦观
昔我莳青秧,廉纤属梅雨。
及兹欲成穗,已复颓星暑。
迟暮易昏晨,摇落多砧杵。
村迥少过从,客来旋炊黍。
兴发即杖藜,未尝先处所。
褰裳涉浅濑,矫首没孤羽。
丛祠土鼓悲,野埭鹍鸡舞。
雉子随贩夫,老翁拜巫女。
辛勤稼穑事,恻怆田畴语。
得谷不敢储,催科吏旁午。

注释

莳:种植。
廉纤:细密。
梅雨:江南初夏的连绵阴雨。
颓星暑:酷热如星坠般炽烈。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代指秋日妇女洗衣。
藜:藜杖,一种草木制成的手杖。
孤羽:孤独的飞鸟。
丛祠:荒郊野外的小祠堂。
鹍鸡:一种水鸟。
贩夫:贩卖货物的人。
巫女:古代女性的神职人员。
催科:催收赋税。
吏旁午:官吏众多,纷至沓来。

翻译

昔日我种植青苗,正值梅雨时节细密润泽。
如今稻穗即将成熟,却遭遇酷热如颓星当空。
早晚交替,时光匆匆,秋风吹过,捣衣声四起。
乡村偏远,人迹稀疏,客人来访,立即生火做饭。
兴起时便拄杖出行,从未固定目的地。
提起衣裳涉过小溪,抬头望见孤独的飞鸟。
古老的祠堂中,土鼓声悲哀,田野上,野鸡翩翩起舞。
雉鸟跟随商贩,老翁向巫婆行礼膜拜。
农事辛劳,田间的话语充满哀伤。
丰收的谷物不敢留存,催缴赋税的官吏纷至沓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田居四首(其三)》,描绘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农民对丰收的期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亲身参与插秧劳作,从梅雨时节的播种,到酷暑时节的稻穗成长,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都被生动地刻画出来。诗人感慨时光易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中,村庄里的人们在收获季节里忙碌着,砧声、杵声交织,反映出农村的宁静与热闹。

田间小径上行人稀少,只有客人来访时才匆忙做饭迎接。诗人兴致勃勃,常手持藜杖随意漫步,涉过浅溪,仰望孤独的飞鸟。路过丛祠,听到土鼓低沉的哀鸣,看到田野上鹑鸟起舞,这些景象增添了田园的野趣。田间的鸡犬相闻,甚至雉子随贩夫而行,老翁虔诚地向巫女礼拜,这些细节揭示了农民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虔诚。

然而,尽管辛苦劳作,农民们却不敢储存太多谷物,因为苛捐杂税繁多,催科的官吏络绎不绝。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