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致政太傅侍中曾鲁公
宋 · 文彦博
天坛小有洞,神仙称福地。
草木尽翅秀,灵寿物珍异。
孑立无附枝,挺生出群类。
既不假矫揉,复不烦削治。
制杖待时用,训鸠循古义。
献于君子堂,达此野人意。
所献虽已微,其意亦有谓。
愿公稍扶持,与国同安置。
匪惟布私诚,兹乃出公议。
岂图一羽轻,复委千钧赐。
报之以宝鉴,百练粗明致。
副之以雅章,二南风格备。
蔀屋天光照,陋躯华衮贲。
何以称尊贶,传家为重器。
何以继希声,陈诗言鄙志。
草木尽翅秀,灵寿物珍异。
孑立无附枝,挺生出群类。
既不假矫揉,复不烦削治。
制杖待时用,训鸠循古义。
献于君子堂,达此野人意。
所献虽已微,其意亦有谓。
愿公稍扶持,与国同安置。
匪惟布私诚,兹乃出公议。
岂图一羽轻,复委千钧赐。
报之以宝鉴,百练粗明致。
副之以雅章,二南风格备。
蔀屋天光照,陋躯华衮贲。
何以称尊贶,传家为重器。
何以继希声,陈诗言鄙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彦博写给致政太傅侍中曾鲁公的赠诗,表达了对曾鲁公的尊敬和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天坛小有洞的仙境景象,草木繁茂,灵寿物珍异,独立无依,自然生长,象征着曾鲁公的高洁品质和自然本性。诗中提到将制作的杖献给君子堂,表达对曾鲁公的敬意,并希望他能扶持“野人”之意,即普通百姓。诗中还提到曾鲁公如同拥有天光的照耀,即使身体简陋,却穿着华丽的衮服,象征着他的高尚品德和影响力。最后,诗人表达了通过传承家族的珍贵器物和诗歌来纪念曾鲁公的希声,以及传达自己的谦卑之心。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彦博对曾鲁公的深厚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