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士元传赏析

读士元传

宋 · 孙应时
老贼狐鬼啸,汉鼎不复支。
再世益州牧,忍视宗国危。
烈烈左将军,四海闻英姿。
东北久荡析,西南天启之。
建旗入涪城,有蜀非公谁。
檄璋送州印,我欲举义师。
鼠辈坐敛手,豪杰趋指麾。
正尔岂不济,安用谲取为。
孝直反覆士,献计乃所宜。
雏凤独何心,亦复喜出寄。
造次杯酒间,而欲生崄巘。
平生大耳公,岂堪此瑕疵。
向来隆中语,荆益实素期。
惜不同兹役,次第观所施。
士元早捐世,未必为汉悲。
我诗订千古,当有神明知。

拼音版原文

lǎozéiguǐxiàohàndǐngzhī

zàishìzhōurěnshìzōngguówēi

lièlièzuǒjiāngjūnhǎiwényīng姿

dōngběijiǔdàng西nántiānzhī

jiànzhāngchéngyǒushǔfēigōngshuí

zhāngsòngzhōuyìnshī

shǔbèizuòliǎnshǒuháojiézhǐhuī

zhèngěrānyòngjuéwèi

xiàozhífǎnshìxiànnǎisuǒ

chúfèngxīnchū

zàobēijiǔjiānérshēngxiǎnyǎn

píngshēngwèigōngkānxiá

xiàngláilóngzhōngjīngshí

tóngguānsuǒshī

shìyuánzǎojuānshìwèiwèihànbēi

shīdìngqiāndāngyǒushénmíngzhī

注释

老贼:形容狡猾且邪恶的人。
汉鼎:象征汉朝的权威和力量。
益州牧:古代官职,此处指统治益州的人。
宗国:指国家或皇家。
左将军:古代高级将领。
东北:地理方位。
西南:地理方位。
建旗:树立旗帜,表示开始行动。
檄璋:古代官方文书。
豪杰:指有才能、有影响力的人。
孝直:指诸葛亮。
雏凤:比喻年轻有才华的人。
崄巘:险峻的山峰,比喻危险境地。
隆中:地名,诸葛亮曾在此地提出策略。
荆益:指荆州和益州。
次第:依次,按顺序。
士元:指庞统,字士元。
神明:这里指历史的评判者或命运的安排者。

翻译

狡猾的老贼发出狐狸般的嚎叫,汉朝的鼎力已难以支撑。
再次成为益州的主宰,怎能忍心看着国家陷入危难。
威武的左将军名声远扬,四海皆知他的英勇。
东北长久动荡不安,西南却似乎得到了上天的启示。
他挥旗进入涪城,有蜀地在手非他莫属。
发布檄文交付州印,我意欲起兵讨伐叛逆。
鼠辈们只能束手无策,豪杰们则听从他的指挥。
正义之举难道不能成功,何必用诡计取胜。
孝直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献计或许合适。
年轻的凤凰内心如何,也对这计划感到欣喜。
仓促间在杯酒之间,他却想置身险境。
一生的大耳朵刘备,怎能忍受这样的污点。
当初隆中对策的预见,荆州益州本应携手共进。
可惜未能同参与这次行动,只能逐一见证结果。
士元早早离世,未必会为汉室悲伤。
我的诗作将流传千古,定会有神明理解其中深意。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诗中通过对古代人物士元的传记的咏唱,抒发了自己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时代变迁、英雄不再的哀叹。

开篇“老贼狐鬼啸,汉鼎不复支”两句,通过对古代贼臣和汉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英雄落幕的感慨。随后“再世益州牧,忍视宗国危”一段,诗人借用历史人物的形象,抒发了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烈烈左将军,四海闻英姿”两句,以左将军的英勇形象,展示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赞美和向往。接下来的“东北久荡析,西南天启之”一段,则描绘了一种宏大的战略布局和时代变革的气势。

在“建旗入涪城,有蜀非公谁”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领袖的渴望。紧接着,“檄璋送州印,我欲举义师”两句,则显示出诗人的决心和勇气,要继承古人遗志,振兴国家。

“鼠辈坐敛手,豪杰趋指麾”一段,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对比,强调了英雄与庸人的区别,以及诗人对于真正英雄的向往。随后的“正尔岂不济,安用谲取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选择和个人理想实现的困惑。

“孝直反覆士,献计乃所宜”一段,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直率之士的赞美以及对个人才能的肯定。紧接着,“雏凤独何心,亦复喜出寄”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情怀。

“造次杯酒间,而欲生崄巘”一句中,诗人借用饮酒之乐,抒发了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憧憬以及对于困难险阻的不畏惧。随后,“平生大耳公,岂堪此瑕疵”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时代责任的坚持。

“向来隆中语,荆益实素期”一段,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担当以及对于英雄事业的承诺。紧接着,“惜不同兹役,次第观所施”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人力量与时代使命不相符的遗憾。

“士元早捐世,未必为汉悲”一句中,诗人借用士元之事,抒发了对英雄早逝、壮志未酬的哀伤。最后,“我诗订千古,当有神明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对于诗歌传世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以及对于时代与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