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咏史
宋 · 苏轼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刘道原咏史》。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怀。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这两句引用儒家圣人孔子的忧虑与老子、庄子的哲学,指出尽管他们各有思想,但最终都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显示了诗人对历史无常和个人力量有限的感慨。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这里提及吴国的客人随意述说英雄事迹,以及春秋时期的桓侯(桓公)对越人的狡诈手段的嘲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批判精神。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这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怀,表明即便是有高洁的品格和不朽的声誉,也终究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而苏轼提倡的"日饮"(每日饮酒),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争、享受简单生活快乐的态度。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最后两句描绘出诗人独自翻阅古籍,对历史兴亡进行感慨,同时外面是连绵不断的大雨,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深邃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