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获雀雏
宋 · 梅尧臣
屋头小雀雏,气力苦未长。
乘暄学调羽,忽挂蜘蛛网。
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
乃为人所探,不是虫丝枉。
乘暄学调羽,忽挂蜘蛛网。
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
乃为人所探,不是虫丝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鸟的成长与困境。"屋头小雀雏"开篇,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一只雏鸟刚出生不久,居住在屋檐下的巢中。"气力苦未长"表达了小鸟体力尚弱,尚未完全掌握飞翔的技能。
接下来的诗句"乘暄学调羽",通过"乘暄"(趁着温暖的阳光)和"调羽"(练习调整羽毛),形象地刻画出小鸟在阳光下努力学习飞翔的情景。然而,命运多舛,"忽挂蜘蛛网",小鸟不慎被蜘蛛网缠住,无法自拔。
"其母不能救",母鸟在一旁焦急地鸣叫,却无力帮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陷入困境。"啁啾空下上",这句诗通过拟声词"啁啾",描绘出母鸟的哀鸣,以及小鸟在网中的无助挣扎。
最后两句"乃为人所探,不是虫丝枉",揭示了小鸟被人类无意中发现的命运,暗示了对无知或无意伤害生命的感慨。整首诗寓言性强,既表达了对小鸟的同情,也隐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梅尧臣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富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