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晚眺二首(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少小托生地,庄西临石桥。
中经一度宿,不觉卅年遥。
水涸荒菰米,烟寒养豆苗。
何时亲袯襫,长此事渔樵。
中经一度宿,不觉卅年遥。
水涸荒菰米,烟寒养豆苗。
何时亲袯襫,长此事渔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在曹庄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少小托生地,庄西临石桥”,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环境,少年时的故乡,位于庄西,靠近一座石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怀旧的氛围。
“中经一度宿,不觉卅年遥”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岁月流转之感。诗人仿佛在一夜之间,经历了三十年的时光,感叹时间的飞逝,以及岁月带来的深刻变化。
“水涸荒菰米,烟寒养豆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画面。水干涸后,菰米荒芜,豆苗在寒冷的烟雾中生长,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何时亲袯襫,长此事渔樵”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袯襫是古代农人耕作时穿的雨具,此处借指农事活动。诗人期盼能再次亲自参与农耕和渔猎,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反映出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思考,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