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九)
明 · 曹于汴
莫讶崇高圣与神,为神为圣甫为人。
希天即在希贤日,由义难于行义循。
洒扫曾闻神所入,心精即是圣之真。
果然此道一而已,孟氏当年既示津。
希天即在希贤日,由义难于行义循。
洒扫曾闻神所入,心精即是圣之真。
果然此道一而已,孟氏当年既示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创作的《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中的第九首。诗中探讨了“圣”、“神”、“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求至高境界的过程。
首句“莫讶崇高圣与神,为神为圣甫为人”,开篇便提出对“圣”与“神”的敬畏,并指出“圣”与“神”皆源于“人”。这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类自身潜能的肯定,认为人类通过不断努力,可以达到接近“圣”与“神”的境界。
接着,“希天即在希贤日,由义难于行义循”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追求卓越的过程。这里,“希贤”意味着追求成为贤者,而“希天”则象征着追求更高的境界。诗人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义”),但实践这些原则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自我反省。
“洒扫曾闻神所入,心精即是圣之真”这两句,强调了日常生活的修行对于达到神圣境界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即便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人感受到内在精神的提升,而真正的“圣”来自于内心的纯净与精进。
最后,“果然此道一而已,孟氏当年既示津”总结了诗人的观点,即追求圣贤之道是一条统一的道路,孟子当年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认同,认为通过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能够达到圣贤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简练的语言,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实践与追求至高境界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