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红白二梅花落
新英兼旧蕊,坠粉间飘红。
已见苔成锦,方疑色是空。
妆娥初点额,舞女欲迷踪。
雨重胭脂湿,泥香瑞雪融。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薛瑄的《戏题红白二梅花落》描绘了一幅冬日庭院的生动画面。诗人以檐外的两株梅花为焦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比喻,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韵味。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开篇点出梅花生长的环境,暗示了风雨洗礼后的清新气息。"新英兼旧蕊,坠粉间飘红",描述了梅花新开的花蕊与旧有的花瓣交织,红白相间,如同粉黛飘落,色彩对比鲜明。
"已见苔成锦,方疑色是空",进一步描绘了梅花落在地上的景象,如锦缎般美丽的苔藓与梅花的色彩相互映衬,让人产生幻觉,仿佛颜色并非实体。
"妆娥初点额,舞女欲迷踪",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装扮精致的女子和曼妙的舞者,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娇艳和动态美。
"雨重胭脂湿,泥香瑞雪融",写雨后梅花沾染上湿润的色彩,如同女子的胭脂,而泥土的香气则如瑞雪融化,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最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以悠扬的笛声作为结句,暗示了梅花的芬芳引来了远方的乐音,使得整个画面更具生机和韵律。
整体来看,薛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富有意境和生活气息。
词语解释
点额的意思:(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 ,三月则上渡 龙门 ,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 ,三月则上渡 龙门 ,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宋 梅尧臣 《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诗:“怊悵以送君,致龙翻点额。”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逢世》:“乘流妨点额,一跃可成龙。”(2).以笔点头额,吉祥之兆。...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迷踪的意思:亦作“ 迷踪 ”。迷失道路。 南朝 梁 沉约 《循役朱方道路诗》:“覊心亦何言,迷踪庶能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这女孩儿迷踪失路。”《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道:‘便是我迷踪失路,寻不着宿头,你救我则箇!’” 明 杨慎 《赠韩石溪》诗:“迷踪 鬼方 雾,藴真 罗甸 烟。”见“ 迷踪 ”。...
瑞雪的意思:◎ 瑞雪 ruìxuě[timely snow;auspicious snow] 应时的好雪瑞雪兆丰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那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水浒传》...
舞女的意思:◎ 舞女 wǔnǚ(1) [dancing girl;taxi dance;dance-hostess]∶指以伴人跳交际舞为职业的女子(2) [ducing girl]∶表演舞蹈供人娱乐的女子...
胭脂的意思:◎ 胭脂 yānzhi[rouge;cochineal]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胭脂膏子...
昨夜的意思:(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