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南使君紫诠招同李宫詹山公袁通政密山梁太史药亭蓝山人采饮游灵洲予以事不果往诸公分韵及之仍同游韵八首(其一)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目送轻帆出越城,灵洲西去趁潮平。
山环野寺天中断,水绕高台月四明。
荷叶采为酣饮具,梵钟和入苦吟声。
髯苏诗石苍苔上,不获同君蹑屩行。
山环野寺天中断,水绕高台月四明。
荷叶采为酣饮具,梵钟和入苦吟声。
髯苏诗石苍苔上,不获同君蹑屩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首句“目送轻帆出越城”,以轻帆离别越城起笔,引出诗人对远方的遐想与期待。接着,“灵洲西去趁潮平”一句,点明了目的地,同时通过“趁潮平”三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欣赏。
“山环野寺天中断,水绕高台月四明”两句,运用对比与动态描写,将山、寺、天、水、月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山环抱野寺,天际被山势所断,水绕高台,月光洒在四明山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
“荷叶采为酣饮具,梵钟和入苦吟声”则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生动性与情感的丰富性。荷叶不仅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还成为宴饮的器具,梵钟的悠扬钟声与诗人的吟诵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境的禅意与雅趣。
最后,“髯苏诗石苍苔上,不获同君蹑屩行”表达了诗人未能一同参与此次游历的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及这次美好经历的怀念。髯苏,即苏轼,这里借指苏轼的诗歌精神,苍苔上的诗石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文化传统的追慕,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