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燕子龛禅师赏析

燕子龛禅师

唐 · 王维
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
六时自搥磬,一饮常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拼音版原文

běnyǒuyǒng

shānzhōngyànkān

yángchángè

lièjìngpán

chātiānduōqiàoè,“shāndàiyán”]。

quánhǒuérpēn

guàishíkànluò

bǎi访fǎngwèizhī

dīngchóuzáo

shàngrénshēngyuán

shēngcháng

liùshíchuíqìng

yǐnchángdàisuǒ

zhǒngtiánshāobáiyún

zhuóxiǎngdān

xíngsuíshíyuán

guīduìcháosōng

shíshānshénqǐng

ǒuféngdòngxiān

jiùshìduōbēi

xīnxíngzuò

zhōushāngjuàn

shǔduōyān

yánzhàpáng穿chuān

jiànchúnshíwàituò

qiáoyīndǎoshùjià

shānzhíchuíténg

niǎodàopíng

lónggōngwèizhī

tiàoshuíjiē

juémiǎnmén

shānyīnyīn

jiéjiāguījiùlín

xiàngshímén

rènjūnchūncǎoshēn

注释

燕子龛:一种小型的佛教建筑,供奉佛像或修行者居住。
羊肠恶:形容道路狭窄且险峻。
峭崿:陡峭的山崖。
伯禹: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
五丁:古代蜀国五个力大无穷的兄弟,帮助秦王开凿蜀道。
紫阁:代指高僧修行的幽静之地。
搥磬:敲击磬,一种佛教仪式。
带索:以草绳为食,象征生活简朴。
岩腹:山体内部。
涧唇:溪边的岩石。
栅:栅栏。
结跏:佛教中的一种坐法,双脚交叉,双手放在膝盖上。
石门:山中的石洞或入口。

翻译

山中的燕子龛(佛塔),道路崎岖如羊肠般难行。
地裂般曲折,直插云霄,多峭壁险恶。
瀑布吼叫着喷涌,怪石看起来像要坠落。
大禹也无法寻找到此地,五丁力士也为开凿之路发愁。
僧人没有尘世的缘分,他生活在紫阁(代指高僧居住之处)。
每日自己敲打磬,常以草绳为食。
在烧白云的地方耕种,砍漆时山谷回响。
行走在捡拾栗子的猴子中间,归来面对巢居松枝的白鹤。
有时应山神之请,偶尔与洞仙博弈。
救世的慈悲之心满溢,心中并无刻意的行为。
周商疲于跋涉,蜀地的物资滞留。
岩石暂时从旁边穿透,溪流不时向外拓宽。
桥由倒下的树木搭建,栅栏被垂下的藤蔓缠绕。
鸟道已变得平坦,龙宫也因此干涸。
跳跃的波浪无人引导,绝壁免于摸索。
山林日渐阴凉,僧人结跏趺坐回到旧林。
一直隐入石门之内,任凭春草长满,无人打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高僧,燕子龛禅师,通过对山中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禅师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笔触,将山野之美与禅者的精神世界巧妙地融为一体。

首句“山中燕子龛”直接点出了诗歌的主角——燕子龛禅师及其所处的环境,设定了全诗的意境。接着,“路剧羊肠恶”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中道路的崎岖与世间的艰难。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山景图,山石如刀劈斧而下,直指苍穹,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紧接着,“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则通过水声与怪石营造出一种动态和悬念,增添了景象的层次感。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中,诗人借用古代大禹治水的典故,表达了对山中隐居者无法深入了解、甚至感到忧虑的情怀。紧接着,“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则揭示出这位高僧与尘世的隔绝和其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六时自搥磬,一饮常带索”中,“六时”指的是一日之内的六个时辰,表现了禅师日常生活中的规律性和简朴。通过“一饮常带索”,诗人强调了禅师对酒水的节制,以及他与世俗不同的心态。

接下来的几句“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则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禅师在山中耕作、烧制农具,与野兽共同生活,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诗意。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则是说禅师有时会受到山神的邀请,或是在某个时候遇见了仙人,这里融入了一丝奇幻色彩,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和浪漫气息。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中,“救世多慈悲”表达了禅师对众生的关怀之情,而“即心无行作”则强调了他内心的清净与行动上的无为。

以下几句“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则继续描绘山中景象,同时也反映出禅师对世间纷扰的超脱和他在山中的自由自在。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禅师生活环境的神秘与独特。

最后,“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中,“跳波”、“揭厉”等词汇描绘了一种动态的水流景象,而“绝壁免扪摸”则表达了禅师对自然界的尊重与顺应。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则是对全诗意境的一个总结,通过对山中树木的描写,再次强调了禅师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深远。而“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结束了整首诗,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