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圆觉寺僧德信(其二)
宋 · 赵慎
坐久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
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狂。
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狂。
注释
坐久:长时间坐着。方知:才意识到。
春昼长:春天白天漫长。
静中:在宁静中。
心地:内心。
自清凉:自然而然感到清凉。
人人:每个人。
圆觉:深刻的觉悟。
何曾:何时曾。
尘劳:世俗的劳苦。
尽日:整天。
狂:疯狂。
翻译
坐久了才体会到春天白天的漫长,静下心来内心自然感到清凉。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已察觉到真理,但他们却忙于世俗事务,整日疯狂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慎的作品,名为《赐圆觉寺僧德信(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宁静清凉的景象和僧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坐久方知春昼长”,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在长时间的静坐中感受到春日的延绵,从而体悟到了时间的相对性。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静中心地自清凉”则是对这种内心体验的进一步描写。在宁静的心灵之地,自然会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这两句通过对比春日与内心的“长”和“清凉”,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人人圆觉何曾觉”,这里的“圆觉”指的是完全的觉悟或彻底的理解。诗人提出的问题是,人们都在追求圆满的觉悟,但实际上又有谁能真正达到这种状态呢?
最后一句“但见尘劳尽日狂”,则描绘出世间众生的喧哗与忙碌。他们沉迷于物欲和俗务之中,整天都在忙碌,而不知内心的平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喧哗与内心宁静之间差异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