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锦阜登高
宋 · 胡寅
久废危亭也待时,俄然榱栋出镃基。
已应气象轩城表,更觉登临冠海湄。
万里秋风宜落帽,四并高会称传卮。
幽人但把东篱菊,坐看南山久未移。
已应气象轩城表,更觉登临冠海湄。
万里秋风宜落帽,四并高会称传卮。
幽人但把东篱菊,坐看南山久未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久废:长久废弃。危亭:危险或破旧的亭子。
俄然:忽然。
榱栋:屋梁和柱子。
镃基:古代建筑的地基。
气象:景象。
轩城表:城市的标志或显眼处。
登临:登高眺望。
冠海湄:居高临下,如同海中的陆地。
秋风:秋天的风。
落帽:古代习俗,秋风起时脱帽以示洒脱。
传卮:传递酒杯。
幽人:隐士。
东篱菊:出自陶渊明《饮酒》的典故,象征隐逸生活。
南山:泛指南方的高山,常用来寓意远方或理想。
翻译
长久以来废弃的危亭也等待着时机重修,忽然间屋梁柱子显现于镃基之上。它已经映照出城市的气象,更加显得登上亭子就能俯瞰大海。
万里秋风吹拂,适合举行落帽之宴,众多嘉宾聚集,举杯畅饮。
隐士只管欣赏东篱下的菊花,静静地坐着,看着南面的山峦,时间仿佛停滞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又和锦阜登高》。诗中,诗人久未涉足危亭,但时机一到,登高望远的兴致油然而生。他感到这座亭子的气象非凡,不仅高耸于城表,而且在登临之际,视野开阔,仿佛与海相接。秋天的凉风吹过,诗人想象着众人欢聚,举杯畅饮的场景,颇有“落帽”(古人习俗,重阳节登高,常有脱帽以示洒脱)的豪情。最后,诗人以“幽人”自比,独自欣赏东篱下的菊花,悠然自得,静观南山,心境宁静,不为外界所动。整首诗描绘了登高赏景的愉悦,以及诗人淡泊的心境,展现了宋人闲适雅致的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