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篇
清 · 洪亮吉
运去矣,籍若何,八千人散汉一歌。
时至矣,胜亦武,百二关亡楚三户。
噫吁嘻,秦明月,汉大风,恨有竖子无英雄。
时至矣,胜亦武,百二关亡楚三户。
噫吁嘻,秦明月,汉大风,恨有竖子无英雄。
鉴赏
这首诗《咏史篇》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对比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见解。
首句“运去矣,籍若何”,以“运”字开篇,点明历史的兴衰不由人力所能左右,暗含了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接着“籍若何,八千人散汉一歌”,通过刘邦起义的典故,表达了在历史转折点上,个人的力量虽微不足道,但关键时刻的一声呼唤却能引发巨大的变革,暗示了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交织。
紧接着,“时至矣,胜亦武,百二关亡楚三户”,将视角转向楚汉争霸,强调时机的重要性以及武力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通过“百二关亡楚三户”的描述,既是对项羽失败的惋惜,也是对历史中强者陨落的无奈感慨。
最后,“噫吁嘻,秦明月,汉大风,恨有竖子无英雄”,诗人以“明月”和“大风”为喻,分别象征秦朝的辉煌与汉朝的雄风,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同时,“竖子”与“英雄”的对比,既是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辩证思考,也隐含了对后世英雄缺失的遗憾。
整体而言,《咏史篇》以历史事件为载体,通过对比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规律、时机选择、个人力量与历史进程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