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吟(其十)
明 · 高攀龙
闻道如何可夕死,死生原是道之常。
不闻有昼可无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从见寿夭,心安始可等彭殇。
更于此外求闻道,蹋遍天涯徒自忙。
不闻有昼可无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从见寿夭,心安始可等彭殇。
更于此外求闻道,蹋遍天涯徒自忙。
鉴赏
这首诗《戊午吟(其十)》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生死、昼夜、阴阳、寿夭与心安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闻道如何可夕死”,提出疑问,引出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接着,“死生原是道之常”一句,揭示了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表达了对生死现象的理性认识。
“不闻有昼可无夜,几见无阴只有阳”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关系,强调了昼与夜、阴与阳的相互依存,暗示了事物的两面性。
“道在何从见寿夭,心安始可等彭殇”则深入探讨了生命的长短与心灵的平静之间的联系,指出只有内心安宁,才能超越生死的界限,达到与长寿者相等的精神境界。
最后,“更于此外求闻道,蹋遍天涯徒自忙”表达了对追求外在知识和经验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在于内心的体验和领悟,而非外界的奔波和积累。
整首诗以深沉的哲学思考为主线,通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道德等多重层面的深刻洞察,体现了高攀龙作为明代思想家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