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彬叔往同安二首(其二)
明 · 郭奎
南州乱无家,寇盗纵横驰。
白骨蔽原野,火炎城与池。
千里何萧条,四顾令人悲。
倬哉皖公城,当此江之湄。
崇墉上峨峨,阵列纷鱼丽。
明公秉高节,德泽被华滋。
而蒙天子恩,慰尔长渴饥。
大田既多稼,王师良有仪。
君行利攸往,乐土寔在兹。
嘉宾复来集,兼遂平生知。
春兰丽芳渚,鸣凤翔高枝。
裴回歧路侧,未忍言别离。
别离何以赠,载咏南山诗。
白骨蔽原野,火炎城与池。
千里何萧条,四顾令人悲。
倬哉皖公城,当此江之湄。
崇墉上峨峨,阵列纷鱼丽。
明公秉高节,德泽被华滋。
而蒙天子恩,慰尔长渴饥。
大田既多稼,王师良有仪。
君行利攸往,乐土寔在兹。
嘉宾复来集,兼遂平生知。
春兰丽芳渚,鸣凤翔高枝。
裴回歧路侧,未忍言别离。
别离何以赠,载咏南山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送王彬叔往同安二首(其二)》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和对友人的祝福。诗的前四句写南州动荡不安,盗贼横行,原野白骨遍地,城市遭受战火摧残,营造出凄凉萧条的气氛。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皖公城,赞美其地理位置优越,城墙高耸,军队严整,象征着秩序和希望。
诗人称赞王彬叔品德高尚,受到天子恩惠,能为百姓带来丰收和安宁。他鼓励友人前往同安,那里将是他的乐土,同时期待友人能与旧识重聚。接下来,诗人以春兰和鸣凤为喻,表达对王彬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新的环境中如兰芳、凤翔般施展才华。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歧路旁的徘徊和不舍,以南山诗相赠,寓意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乱世的忧虑,又有对友人的期许和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