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
宋 · 晁补之
风起雷塘陵上尘,雨荒苔院两株春。
楼台有迹皆馀烬,草木无知尚见珍。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
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
楼台有迹皆馀烬,草木无知尚见珍。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
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雷塘:地名,可能指有雷声的池塘。陵上:陵墓或高地。
馀烬:残留的火烬,表示废弃或毁灭。
玉棐:玉制的平板,古代用于祭祀或书写。
寿:增加寿命。
灵椿:古树名,象征长寿。
宣城:古代中国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万囷:形容数量极多的仓库。
翻译
风从雷塘陵上刮过扬起尘土,雨后苔藓院中只有两株春天的植物。楼阁台榭只剩灰烬痕迹,草木虽无知却依然显得珍贵。
博学之士能辨识出珍贵的玉棐,地方长官也愿让长寿的灵椿增寿。
宣城这种物品常被选作贡品,谁能与众多船只一起运送这么多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诗中描绘了一幅风雨过后龙兴寺的景象,雷塘陵上尘土飞扬,雨后苔院显得荒凉,只有两株春草顽强生长。楼台遗迹只剩灰烬,但草木依然生机勃勃,显示出生命的坚韧。诗人提到博士(学者)能识得珍贵的玉棐(可能是某种珍贵的木材),而使君(地方官)也愿以灵椿(长寿树)祝寿,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诗人提及宣城的特产常被进贡,但无人能如昔日般大规模运送,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感慨。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