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郑使君孩子
唐 · 护国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
注释
毛骨:指人的气质、风度。天生:自然赋予的。
肌肤:这里比喻纯净无瑕。
片玉明:形容皮肤洁白光亮,如美玉一般。
见人:遇见他人。
空解笑:只是无意识地笑,不懂社交之意。
弄物:玩弄物品。
不知名:不知道所玩之物的名称或价值。
国器:比喻能承担国家重任的人才。
嗟犹小:感叹他还太年轻,不够成熟。
门风:家族的传统风气、道德规范。
益清:更加清廉、高尚。
抱来:把他抱到这里。
芳树下:香气芬芳的树荫之下。
时引:时常吸引。
凤雏声:比喻孩子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凤凰的鸣叫,预示着未来的不凡。
翻译
尊贵的气质是天生的,皮肤像片片美玉般明亮。见到人只会空洞地笑,玩耍物品却不知其名。
惋惜他还年幼,难以肩负责任,但家风期望他更加清正。
抱着他在芬芳的树下,时常引来凤凰般稚嫩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为父母的郑使君对其孩子天真烂然、生长发育的观察和感慨。"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一句,通过将孩子的身体比喻成贵重的骨骼和光滑如玉的肌肤,表现了孩子纯洁无暇、珍贵无比的特质。"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则展示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天真,他们对人际交往的不加判断,只是单纯地微笑,对于玩耍中的物品也不知其名。
接下来的"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一句,暗示了作者对于孩子未来可能承担重任的期待,以及希望家庭风范能够更加纯洁。最后两句"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花香满径的树下抱着孩子,偶尔听见凤凰和鸾鸟交相呼应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描写,也寓意着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才德兼备之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画面构建,展现了父母对于下一代的爱护与期望,以及对纯真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