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山云际寺
唐 · 张乔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
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
殷勤记岩石,秪恐再来稀。
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
殷勤记岩石,秪恐再来稀。
注释
少华中峰寺:位于少华山中的中峰之上的寺庙。高秋:深秋,秋季的末期,气温较低。
众景:各种景色,众多景致。
归:汇聚,集中。
地连:地域相连,地理位置上接壤。
秦塞: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边塞、关隘,象征古代秦国的疆域。
起:延伸,指向远方。
河:此处指黄河。
隔:隔开,相间隔。
晋山:指山西境内的山脉,泛指晋地(今山西省)的山川。
微:渺小,微茫,形容从远处看山体模糊不清。
晚木:傍晚时分的树木。
蝉相应:蝉鸣声相互应和,此起彼伏。
凉天:凉爽的天气,秋季的天空。
雁并飞:大雁成群结队一同飞翔。
殷勤:情意深厚,诚挚恳切。
记:记住,铭记。
岩石:山上的岩石景观。
秪恐:只怕,唯恐。
再来稀:再次来到这里的机会很少,难以重游。
翻译
秋高时节,众多景致汇聚于少华山中的中峰寺。寺庙所处之地连接着秦地的关塞,遥望黄河,对面晋山显得渺远微茫。
傍晚时分,林木间蝉鸣声此起彼伏,凉爽的天空中雁群并肩翱翔。
我深情地铭记这里的岩石风貌,只怕将来再难有机会重游此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华山云际寺时的景象和心境。"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一句,通过对华山主峰少华顶的描述,传达出高远之感,同时也点出了季节为深秋,万物收藏,景色归于静谧。
接着的"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这里的地理特征如秦塞、晋山,通过河流的隔绝,使得空间感更为开阔,给人以深远之感。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两句,则是对秋季声音和视觉景象的描写。晚间的树林中蝉鸣声此起彼伏,与凉爽天气下飞翔的雁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最后,"殷勤记岩石,秪恐再来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游历经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怀念之情。"殷勤记"意味着深切地回忆,而"秪恐再来稀"则透露出一种担忧,即未来能否再次光临这个地方,故而珍惜此刻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景色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机遇难得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