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宋 · 李觏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屋:指平民百姓的住所,表示清贫或未仕途之人。佛名:比喻高尚的名声或崇高的地位。
彦伦: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人物。
凤阙:皇宫的代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湛恩:深厚的恩惠或公正的待遇。
鸡竿:古代的一种表彰功绩的旗帜,此处象征荣誉。
阳春:温暖的春天,也比喻美好的时光。
苦寒:寒冷的困境,这里比喻艰难的环境。
翻译
白屋自古以来从未出过官员,名字应如佛一般被尊敬。彦伦再次回到北方山谷,如同谢安隐居东山,只为重温旧日的欢乐。
何时能步入朝廷任职,只期盼得到深深的恩典,如同站在表彰功绩的鸡竿之下。
胸中满载奇异才能,从此以后,即使在严冬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官职的淡然,以及对佛法的某种向往和敬仰之情。紧接着,“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则是对朋友彦伦和安石的思念,他们或许曾在北谷和东山有过美好的回忆。
诗中的“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可能是在提醒友人何时能够一同登临高处(凤阙),共赏自然之美,而“湛恩”可能是指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只等待着能够重逢。最后,“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即将到来的温暖春天的期待,以及对过去苦寒日子的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珍视友谊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