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
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
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
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
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
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
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
全吴争转战,狂虏怯知机。
忆昨趋金节,临时废玉徽。
俗流应不厌,静者或相讥。
世难慵干谒,时闲喜放归。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樗散材因弃,交亲迹已稀。
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世累多行路,生涯向钓矶。
榜连溪水碧,家羡渚田肥。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悠然独归去,回首望旌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罢官归隐后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宽广深远,充满了对故土、友情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声。
首句“江海今为客”直接点出了诗人目前的处境,是一位漂泊在外的旅人。接着“风波失所依”描绘了这位旅人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找不到立足之地的情形。这两句已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几句,“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外界的不满。诗人的心中有着自己的坚持与追求,但现实中的种种束缚让他不得不屈服于世俗的规则。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此处“焚玉石”形象生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放弃,而“采葑菲”则暗示着诗人目前简单而艰苦的生活状态。"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更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对于现实中的官职与世俗事务的不满和疏离。
“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则是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怀念,以及自己刚开始过上简朴生活的描述。"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此处诗人借用历史上的英勇事迹来比喻自己的境遇。
“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则是对外界议论与战争氛围的描写。"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个人生活中美好时光的追求。
“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这两句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某种形式上展现自己的才能。"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则是战场上的景象。
“全吴争转战,狂虏怯知机”此处“全吴”应指的是古代的吴地,即今日的江南地区,“争转战”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频繁,而“狂虏怯知机”则是对敌军心理状态的一种描绘。
“忆昨趋金节,临时废玉徽”诗人回忆起过去追求理想的日子,如今却不得不放弃这些高贵的追求。“俗流应不厌,静者或相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批评和自我的辩解。
“世难慵干谒,时闲喜放归”在这个乱世中,人们往往会感到困顿和无力,而诗人却在这其中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此处“潘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是诗人自喻,“悲白发”表达了对于光阴似箭、时不待人的感慨,而“谢客爱清辉”则是对友情的珍视。
“樗散材因弃,交亲迹已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与世俗的隔阂,以及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疏远。"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此处“五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隐逸之地,或是对自然美景的追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和孤独。
“世累多行路,生涯向钓矶”诗人感叹自己一生的旅途,以及对未来所持有的希望与期待。"榜连溪水碧,家羡渚田肥"这里是对故乡美丽风光的描绘,以及对于家庭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诗人在外漂泊时,对于简单的饮食都感到悲哀,同时也怀念起自己曾经过上的隐逸生活。"悠然独归去,回首望旌旗"最终,诗人选择了悠然自得地返回自己的旧居,回头看那些曾经的荣誉与繁华,却已是心如止水,无欲无求。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