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杂诗二首(其二)
连峰绿岸外,断雨白鸥前。
岩筱垂还起,江云湿亦鲜。
可知帆席重,那怪路迁延。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跂的《湘江杂诗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湘江边的山水画面。首句“水际朱陵驿”点出地点,位于水边的驿站,显示出旅途的行踪。接着,“山颠磴道悬”描绘了山路险峻,仿佛挂在山崖之上。
“连峰绿岸外”展现出连绵起伏的山峰与翠绿的江岸相映成趣,而“断雨白鸥前”则描绘了雨后初晴,白鸥在江面上飞翔的宁静景象。这两句通过色彩和动态的对比,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岩筱垂还起”写的是山岩边的小竹丛随风摇曳,富有生机,而“江云湿亦鲜”则描绘了湿润的云雾给江面增添了几分湿润与鲜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湘江景色的喜爱和对旅途艰辛的微妙感慨。
最后两句“可知帆席重,那怪路迁延”以设问的方式,暗示了舟行的艰难,但诗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沿途的美景足以弥补路途的艰辛,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的秀美风光,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词语解释
白鸥的意思:(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磴道的意思:登山的石径。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巖屋桥构,磴道相临。”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忽中夜风雷,而一峯頽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拦。” 元 揭傒斯 《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入云攀磴道,落日及村墟。”《明史·礼志一》:“臺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巖洞窈窕,磴道紆折。” 郭沫若 《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 碧霞 铁瓦红。”...
帆席的意思:船帆。旧时船帆或以席为之,故称。《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 刘熙 《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 唐 李商隐 《访秋》诗:“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容斋三笔·缚鸡行》引 宋 李德远 《东西船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可知的意思:见“ 可知道 ”。...
连峰的意思:亦作“ 连峯 ”。连绵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横阶仍凿涧,对户即连峰。” 宋 苏辙 《游太山·四禅寺》诗:“古寺依巖根,连峯转相揖。” 郭沫若 《断断集·青年与文化》:“这种进展,就好像连峰一样,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
迁延的意思:◎ 迁延 qiānyán[delay] 延后耽搁,延期迁延时日...
山颠的意思:见“ 山巔 ”。...
水际的意思:水边。《魏书·崔楷传》:“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 郑 白 ,屡想 王 李 。” 宋 杨万里 《跋尤延之山水两轴》诗之一:“水际芦青荷叶黄,霜前木落蓼花香。” 金 任询 《济南黄台》诗之二:“柴扉水际昼还扃,落日城头晚更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水际无洞,其深入之窍当潜伏水底耳。”...
朱陵的意思:即 朱陵洞天 。道家所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 湖南 衡山县 。借指神仙居所。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一:“赤玉灵文下, 朱陵 真气来。”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五:“焉用过洞府,吾其越 朱陵 。” 前蜀 杜光庭 《洞天福地记》:“第三洞, 南岳 衡山 ,周迴七百里,名 朱陵之天 。” 明 张居正 《宿南台寺》诗:“明朝更觅 朱陵 路,踏遍紫云犹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