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朱延寿妻赏析

朱延寿妻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夜闻目眚子,肺腑变仇雠。
英英朱氏妇,烈气横斗牛。
百口同日死,一燎焚高楼。
伯姬录尔卒,谁执唐春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朱延寿的妻子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英勇气概。"夜闻目眚子"可能指的是某种不幸或灾难的发生,使得原本和睦的关系瞬间变得如同仇敌。"英英朱氏妇"赞美了这位女子的刚烈性格,如同北斗星般闪耀,显示出她的不凡。

"烈气横斗牛"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勇气和决心,如同斗牛场上的勇士。接下来的诗句"百口同日死,一燎焚高楼"描述了家庭遭受巨大打击,整个家族在短时间内遭遇灭顶之灾,连高大的楼房也被大火吞噬。

最后两句"伯姬录尔卒,谁执唐春秋"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敬仰,她虽已去世,但其事迹如同历史中的重要人物,无人能忘,暗示她的牺牲将被后人铭记。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朱延寿妻的悲剧英雄形象。

词语解释

百口的意思:(1).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 ( 杨椿 )出亡, 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2).一百人。《北史·杨素传》:“ 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3)....

伯姬的意思:(1). 春秋 鲁宣公 之女, 宋共公 夫人,亦称 共姬 、 恭伯姬 。 共公 死后,执节守贞。 鲁襄公 三十年, 宋 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 伯姬 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遂被焚死。见《穀梁传·襄公三十年》、 汉 刘向 《列女传·宋恭伯姬》。 汉 牟融 《理惑论》:“ 豫让 吞炭漆身, 聂政 皮面自刑, 伯姬 蹈火, 高行 截容,君子为勇而有义,不闻讥其自毁没也。”(2).用以代称贤女。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 伯姬 不见我,乃今始七龄。家书无虚月...

仇雠的意思:...

春秋的意思:[释义](1) (名)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春秋正富(年纪不大)(作主语) (2) (名)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编年史《春秋》包括这一段时间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代涌现出很多历史故事。(作定语) [构成]并列式:春+秋...

斗牛的意思:◎ 斗牛 Dǒuniú[Dou Xiu and Niu Xiu]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斗牛 dòuniú[bullfight]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肺腑的意思:◎ 肺腑 fèifǔ[the buttom of one’s heart] 肺脏。内心深处;心腹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高楼的意思:◎ 高楼 gāolóu[tower block;tall building]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高楼的意思:◎ 高楼 gāolóu[tower block;tall building]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烈气的意思:(1).指太阳的炽热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祸者,生於 江 南,含烈气也。” 三国 魏 曹植 《橘赋》:“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月之休光。” 赵幼文 校注:“烈气,即炎热之气。”(2).谓气性刚直。《后汉书·郭太传》:“ 果 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勑,后以烈气闻。”《晋书·李雄载记》:“﹝ 李雄 ﹞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目眚的意思:眼病之一。目生翳。 宋 范成大 《晚步宣华旧苑》诗:“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明 归有光 《通政使司右参议张公墓表》:“天子使小黄门密至其邸识之,以有目眚,置二甲第一。”...

同日的意思:(1).同一天。《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宋史·儒林传八·王应麟》:“ 应麟 与弟 应凤 同日生。”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四》:“此后,我又于同日寄《新女性》一本。”(2).“同日而语”之略语。《南史·胡颖徐度等传论》:“当 金陵 覆没,抑惟天数,然 任忠 与亡之义,无乃致亏,与夫 萧 鲁 所行,固不同日。”参见“ 同日而语 ”。...

英英的意思:(1).轻盈明亮的样子。《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朱熹 集传:“英英,轻明之貌。” 唐 皎然 《答道素上人别》诗:“碧水何渺渺,白云亦英英。” 清 钱谦益 《茅山怀古》诗之四:“英英岭上云,至今在空谷。”(2).形容音声和盛。《吕氏春秋·古乐》:“乃令 鱓先 为乐倡, 鱓 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诱 注:“英英,和盛之貌。”(3).俊美而有才华。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雋。” 唐 李益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等会法云寺》诗:“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