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雀儿岭入阆川青梁尾(其二)
野人初问战,过客乍投关。
地僻烧畬遍,溪深采葛閒。
时时听鼙鼓,怅望不知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雀儿岭进入阆川青梁尾的旅程,沿途山水相映,景色秀美而偏远。"路折千湾水"写出了山路曲折,溪流众多,"天垂四面山"则展现了四周山峦环抱的壮丽景象。"野人初问战"暗示当地可能仍有战事,与宁静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过客乍投关"则表达了旅人的暂留与探索。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此地的田园生活,"地僻烧畬遍"反映出农耕的原始和广泛,"溪深采葛閒"则体现了村民生活的闲适。然而,"时时听鼙鼓"又透露出隐约的战争氛围,让人心生惆怅,"怅望不知还"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迷茫以及对归途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行旅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境,展现了边远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寓含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现实的思考。
词语解释
采葛的意思:《诗·王风》篇名。《诗·王风·采葛序》谓“《采葛》,惧谗也”。后世因用为畏惧或避免谗言的典故。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又诗中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之句,故亦用为怀人的典故。 明 何景明 《将雪有怀》诗:“已动寻梅兴,空成采葛诗。”...
怅望的意思: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垂四的意思:谓涕泪交流。两眼垂泪,两鼻孔垂涕,故称。 唐 韩愈 《寄皇甫湜》诗:“拆书放牀头,涕与泪垂四。” 王伯大 音释:“四,盖以涕与泪分言之。”...
过客的意思:◎ 过客 guòkè[passing traveller] 过路的人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子·五蠹》...
鼙鼓的意思: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周礼·春官·锺师》:“掌鼙鼓縵乐。”《吕氏春秋·古乐》:“ 有倕 作为鼙鼓鐘磬。”《六韬·兵徵》:“金鐸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汉书·史丹传》:“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六:“臣闻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鼙鼓疏击,以节繁絃之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清 王韬 《瀛壖杂志》:“拔发骑龙望斾旌,经年鼙鼓未休兵。”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黑 ...
烧畬的意思:烧荒种田。...
深采的意思:浓厚的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时听的意思:时人的视听。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凡典雅之诗,皆不合时听。”...
时时的意思: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四面的意思:◎ 四面 sìmiàn[all around;on all four sides]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四面受敌...
天垂的意思:犹天际。 晋 左思 《蜀都赋》:“火井沉荧於幽泉,高爓飞煽於天垂。”...
野人的意思:◎ 野人 yěrén(1) [farmers in the field]∶田野之民,农人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2) [common people]∶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3) [savage]∶粗野的人(4) [tramp]∶流浪汉(5) [uncivilized men]∶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