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梦十首(其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子午参同契,春秋类是谋。
生前焉用学,死外别无愁。
岂料犹穷健,胡为此滞留。
客怀谁可比,王粲赋登楼。
生前焉用学,死外别无愁。
岂料犹穷健,胡为此滞留。
客怀谁可比,王粲赋登楼。
翻译
子午参同契,春秋类是谋。生前焉用学,死外别无愁。
岂料犹穷健,胡为此滞留。
客怀谁可比,王粲赋登楼。
注释
子:古代计时单位,指中午和子夜。午:古代计时单位,指正午。
参同契:道教经典,比喻事物相互关联、相通。
春秋:历史时期,也指岁月。
类:类似,相似。
谋:计划,策略。
焉:哪里,怎么。
学:学习,学问。
死外:死后。
愁:忧虑,烦恼。
岂料:没想到,出乎意料。
犹:还,仍然。
穷健:困厄但健康。
胡:为什么,无端。
客怀:旅居他乡的心情,客居者的思绪。
谁可比:谁能相比,无人能及。
王粲:三国时期诗人,以《登楼赋》著名。
赋登楼:王粲的《登楼赋》,表达离愁别绪。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怪梦十首(其七)》。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与挫折所产生的一种无奈情绪和深刻思考。
"子午参同契,春秋类是谋。生前焉用学,死外别无愁。"
这两句诗通过对古籍的引用和哲理的探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人们往往会寻求超脱之道。"子午参同契"暗指宇宙间万物相互关联,"春秋类是谋"则表明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不可预测。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生前学问的重要性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虑态度。
"岂料犹穷健,胡为此滞留。"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不顺遂和困顿感到迷惑与不解。"岂料犹穷健"表明对未来命运的无从预料,而"胡为此滞留"则是诗人内心对于现状无法改变的无力感。
"客怀谁可比,王粲赋登楼。"
最后两句诗通过引用古代文学家的名篇《登楼》,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对于家国的思念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感受。这里的"客怀"指的是漂泊异乡时的心境,而"王粲赋登楼"则是借古人的情感来抒发自己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哲理的探讨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困惑和无奈,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